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我们的是一场对自律、自主、对教育者责任的深思。
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懂得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本身,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来没有如此渴望平安地活着。
思考——个人与整体的关系,懂得对自己哪怕再微小的行为都应心怀敬畏,比如出门戴口罩,比如在家里闭关、不聚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责任。
思考——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懂得国是每个人的家,没有国家的安好,就没有小家的安宁。每一个家庭成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都要勇于担当,共赴危难。
思考——做为一名教育者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实施怎样的教育在幼儿社会化学习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诠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拥有专业的知识,善于启发幼儿思考,善于引导幼儿发现做人的道理,可以称之为师,面对稚嫩天真的孩子来说什么是做人的道理?是被动的输入?是不停的说教?还是教室的课堂?我想这些都是狭义的理解与机械的行为,真正启迪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应该在教师每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爱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润物细无声。这些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清澈的心灵写入成为一个温暖的人的幸福。
师者,幼儿的楷模,育人先育己,自身正才能要求他人正,以身作则,《论语》中:“身其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经常在繁琐的工作中感到迷茫、彷徨、痛苦与焦虑,从而陷入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的怪圈,这时候教师应该成为有追求的人,追求教育的“真谛”、追求“不间断的学习”的习惯,“学习”可让自己的内心充实精神丰盈、“学习”可不断刷新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习”可以让自己不断发现生命中的新区域,这样的自己心中会充满力量、会无比勇敢、更加坚定!其实“学习”终将是一个无关乎外界,只存在于你自己内心渴望的行为。它不以内容、时间、年龄、方式、地点为限制,而是一种伴随终生的行为习惯而已。作为幼儿的楷模,育人先育已,育已从学习开启。
回到这场疫情带给我们的深思,一个层面是对我们做为一个自然人一个社会人的大考,更上一层是对我们所从事的这份事业——“教师”赋予了更凝重的使命,不仅要有社会责任与担当,也需要缔造一种文化与精神。梯田的教育使命:培养健康、快乐懂得感恩并勇于负责的幼儿;造就专业、宽容、付诸爱心并敢于担当的老师,就是在将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在文化与精神的引领下具体的落地,影响着在这里工作与生活的每一个人,也在不断成为影响这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积极力量!
最后我想说:当老师的你,生命中会遇到很多个孩子,每一个孩子对你而言,只不过是众多孩子当中的一个,对于孩子来说,你却是他(他)生命中遇到的有限的老师,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开启他(她)万千世界的人,健全的心智模式、良好习惯的养成将成为孩子受益一生的幸福能力,所以教师:若爱,请深爱;若教,便全心投入、全力以赴。
教育应该做什么?
我想每个人的心底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