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初心呢?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靠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属的初心,而拥有初心的人,才是真正强大到无可撼动的人”。这是我在第一次看《朗读者》,著名主持人董卿老师说的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
记得2008年,我背上行囊,不顾家人的反对,背井离乡去到了北京,从事了一份幼教工作。那时还是一个对幼儿教育不太重视的时候,家人、朋友,都戏称我是高级保姆,让我莫名的有种自卑感。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在这当中有无数次机会离开,身边的同事70%的都转行了,而我固守在此行,每当看见孩子,我的眼睛在发光。朋友们问我,“为什么不转行”我说“我很热爱这一行,我很幸福,因为我生活在童年的花园中。”
和大家分享一些画面,你就会知道我为什么爱这一行。
(画面一)嗓子哑了,说不出话,孩子们超级乖,会来关心你,给你端水,走路说话都轻轻,还边说“别吵,老师生病了,老师好可伶哟,”边用小手摸摸你。然后等老师嗓子好了,孩子们就又恢复了调皮天性,又笑又闹,孩子就是如此率真可爱。
(画面二)请假外出几天,回来,孩子们高兴的冲过来问我:“姜老师,你到哪里去了?我们好想你。”“姜老师,长大了我要娶你。”等等。
(画面三)有一次,我由于家里的事情比较扰心哭了,结果不小心被一个孩子看到了,那个孩子问我,姜老师,你怎么了?是谁欺负你了,我的爸爸是警察,我要我爸爸把他抓走···
就是这些画面让孩子的快乐成长和我的幼教生涯,定格在青春的十几年……
然而,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世界的挑战,对中国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人性的一次挑战。逆行者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灾难无情,病魔无情,人间有情,人间有爱,人间有担当。正是这种不断升腾的脉脉温情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让我们心中荡起阵阵春风般的暖意。
作为幼教工作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也应深入思考,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首先要做到一生一世。我们对幼教事业要不忘初心、情感专注。要投入,要精进,要爱她一生一世;一方面,我们的身教、言教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也会是一生一世。我们肩负一生一世的责任使命,万不可滋生丝毫的任性、侥幸、惰性。误人子弟就是害人性命。
其次,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一粒粮食、一滴水、一只小鸟,世间所有都值得我们尊重。我们在教育中引导孩子从小就心怀感恩、懂得敬畏,长大后就不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已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敬畏是人生的智慧,更是做人的行为准则。敬畏自然,必会得到自然的护佑,敬畏生命,必会获得生命的尊重。保持谦卑、怜悯和善意,心存敬畏就是保护自己的最好途径。
最后,要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责任是心中有小我,更有他人的美德。我们在生活中面对每一件小事、每一个行为,都能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孩子思考自己、想到他人,责任感就会随着孩子成长起来,我们的小宝贝也必将成为国家栋梁。幼儿虽小,但我们越早在他们心中埋下责任的种子,伴随着日月的洗礼,责任心的果实就会越结越多,越长越大。反之,如果没有植根的种子,即使人到两鬓斑白也不会有责任二字了。由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既要知道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哪些后果,更要理解会为他人带来什么。
做一个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行中有善,脚下有远方的老师,我一直在路上,也会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