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教育者的使命与追求,我想到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所著的《窗边的小豆豆》,它记录了作者童年时期在巴学园的生活与学习。淘气的小豆豆被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与呵护下,她成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在那里,无论这个孩子是否健康,是否性格怪异,巴学园都以它独特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生活,最关键的是,孩子们在巴学园中享有高度的自由。
在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育,并不是一味说教,也不是将孩子培养成千篇一律的人,而是要发现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发展孩子的个性,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电影《看上去很美》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活动死板,缺乏灵活性,完全不顾幼儿个人需求,幼儿园园长和班主任甚至联合其他幼儿孤立幼儿方枪枪,企图扼杀方枪枪的个性,老师们用命令、威胁等手段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生活、成长。这种幼儿园谈不上教育,更谈不上是孩子们的乐园,是扼杀孩子个性和心灵的屠宰场。
作为一名教育者,尤其是幼教工作者,我们不应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孩子培养成我们想要的模样,更不应将孩子放在一个模型中让其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发现他们个性中闪光点,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他们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他们身上优势之处,弱化短板与不足,循序渐进,静待花开,这便是教育者的使命与追求。
幼儿是有自我发展的的内驱力的,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发展内驱力,教育者则要运用恰当的方式、技巧使儿童发展内驱力展现出来。在教育中,儿童是主体,教育者要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个性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尊重儿童的意愿,让儿童自由、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不是束缚人、扼杀人的,教育者要让儿童在幼儿园感受到欢乐与愉快,让儿童在教育中健康自由的成长,这便是成功的教育与合格的教育者。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乐园与净土,教育者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伙伴,是儿童成长路上的引导者,怀一腔教育情怀,育一代祖国花朵,实现教育者的使命与追求。